RSS

为何要写“参考文献”?

记得以前初看学术论文的时候,每次看到最后那一堆“参考文献”时总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到了自己也得写论文的时候,当然也是挖空心思想要让自己的“参考文献”列表更充实一点。但印象中却从来没有学习过关于这个的东西,于是就很干脆地把能找到的跟要写的东西有关的资料都按照参考文献的格式写上去。结果等到要交的时候傻眼了,论文里的参考文献都要在正文里引用的地方标上引用序号的,可我根本没引用别人的话啊,怎么标?当时就心里嘀咕了:引用别人的书名算不算引用这本书呢?

中国国内的大学生有我当年同样的烦恼的人恐怕不在少数。这也不能怪大家,学校里几乎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参考文献”到底该怎么写?甚至,有几个人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写“参考文献”?就连许多搞学术的人也认为,“参考文献”的作用,无非在于引用一些权威的著作,以增加自己文章的权威性罢了。所以,当我听到西方学术界里竟然有“写‘参考文献’本身就是研究的一部分”这样的说法时,实在是惊讶+无法理解。

西方对“参考文献”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科普图书,后面总能找到长长的“参考文献”目录。他们甚至还把这种习惯带到了网络世界中,你在维基百科等网站上编辑文章时也同样需要加上引用。实在是够麻烦的啊,于是我们在出版翻译过来的外文书籍时,都很干脆地省掉了那串无聊的“参考文献”。多浪费纸墨啊,还不如改为自己的广告呢,还能产生附加效益。

所以,大学生们不懂写“参考文献”,实在是不能怪大学的老师们。事实是,在中国传统的概念里,“参考文献”本来就是多余的!即使是在当今的学术界里,不少时候“参考文献”的作用也往往只是在于提高文章的权威性,证明自己有“效法前人”的“高贵血统”而已,有多少人真正把“参考文献”当作是自己研究的一部分呢?

有人要问,那么一串文章列表而已,有那么重要吗?
当然有!请问,在确定自己的课题后,任何研究的第一步是什么?找资料啊!逛图书馆,上超星、中图,搜ACM,IEEE,维基,等等等等。在你找到的每份资料的最后,都有一列“参考文献”。继续找到那些资料,直到你觉得你已经足够了解前人做了些什么为止。什么?你觉得这些事情对于你这个天才来说都是在浪费时间?你觉得你的理论和想法堪称史上第一人?牛顿说自己的成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你倒是毫不客气地把所有的前人都当成了侏儒啊!你比牛顿还牛!
经常看到一些“学者”提到“目前科学界如何如何”,我倒想问一句,你真的知道目前科学界在你的领域里有何成果吗?为何在你的著作里看不到任何的引用资料或数据?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往往就是这些“学者”,总能提出一些别人早就在若干年前就证明或否证了的结论。

“参考文献”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了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关于这个,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的同一词条的“参考文献”目录,然后想想为何维基百科可以作为学术论文的有效引用来源,而百度百科不行。怎样的论述才是具有可信度的呢?例如以下的说法:“有研究表明,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被车身所吸收。”谁的研究?结论是否针对所有道路交通事故?“绝大部分”是多大?这种说法能不令人怀疑吗?更有说服力的写法是:“根据XXX对650起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有约93%的碰撞能量被车身所吸收[参见引用1]。”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文章的可信程度,也能够给有需要的或者喜欢挑骨头的读者提供扩展阅读的空间。“参考文献”在这里,就是一个必须品,也就是作为文中观点的证据。
西方对“参考文献”的重视,正体现了他们对证据的重视。凭什么说你的观点是对的?证据在哪里?你可以拿出自己的实验数据,也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来引证别人的研究结果作为证据。西方的实证精神,有所谓“无效推定”的说法,即假如证据不足以支撑论点,则认为论点无效;也即倾向于“第二类错误”。

然而,中国在历史方面的研究尚有不少引证之处,但学术研究方面,从古到今就一直充斥着暧昧。例如关于中医望诊的一本书里提到:当消化吸收功能欠佳时,手指半月痕就会模糊、减少,甚至消失。请问,这一说法有何佐证?有无实验依据?又如气功的描述,定义为: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这里的术语是让人头晕目眩啊,可是到底何为“整体生命观理论”?何为“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所谓“自觉智能”又是什么?这些概念是谁、在哪里提出的?又如何证明气功具有“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的效果?证据在哪里?
又如同闹鬼事件的报告,西方的报告中往往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一应俱全,通常也会提供原始报道的来源备查;而中国的版本则往往就简化成了“据某地某村一位村民透露,在他家附近就发生过灵异事件”云云,像这样的报告如何采信?也难怪同样是灵异研究,在西方可以光明正大的发表学术论文,在中国却只能沦为“伪科学”。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古籍里也有不少,导致许多论点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甚或根本无法考证。

正因为传统观念中对引证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了中国传统研究落下了“只有演绎而无归纳”的恶劣名声。有人不服气,还要提出一个“虚证主义”来强辩,实在是毫无意义。事到如今,我们还要延续祖先们的悲剧吗?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对学术更审慎一些呢?

1 Comments (評論):

Nausicaa said...

en,不錯不錯,據師兄姐們講endnote最大的好處就是插參考文獻,hoh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