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棋譜:吳清源 vs 本因坊秀哉 (三三、星、天元)

簡介如下

这局棋是日本《读卖新闻》报社主办的。在日本选手选拔赛中,吴氏连破强敌木谷六段和桥本五段取得优胜,因而按规定获得了与十年未下过棋的秀哉名人决最后胜负的权利。这局棋从1933年秋起,一直下到第二年二月才结束,其中暂停十多次,并曾在该报轰动一时,可以说在近代棋界中还没有看到能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棋。


昭和棋聖 吳清源 先生的千古名局,圍棋史上極其著名的劃時代的傳說中的“三三、星、天元之局”(1、3、5手)。很可惜,網上居然找不到好用的譜。於是自己打了一張,並提供了SGF文件下載,希望能對大家有用。

執黑 吳清源 五段
執白 本因坊秀哉 名人(九段)
結局 白勝2目
地點 日本東京,1933年10月16日



SGF文件壓縮包下載

交响乐之雨 - 全劇透音樂分析

交響樂之雨(シンフォニック=レイン, Symphonic Rain),是由日本工畫堂(KOGADO STUDIO,INC.)發表於2004年的音樂小說(Music NVL / AVG)游戲。由於其極其出色的劇本和音樂以及積極的主題和深刻的現實意義,被奉為神作。


圖片來源:日本工畫堂

本來我是打算進行這個游戲的角色和情節分析,但由於本游戲的特殊性質,音樂已經完全融入了游戲當中。因此,對於每個女主角的分析必須聯系其主題曲進行。本文嘗試通過對該作品的十首歌曲的歌詞和旋律進行一次詳盡的分析,以供參考和紀念。

游戲中的所有歌曲均由岡崎律子作詞作曲。我玩的游戲版本是繁體中文愛藏版,不過為避免被誤導,歌詞除部分參考網絡資料之外,主要是自行從日文翻譯過來的(文中以綠色表示),官方小說的資料也是以日文原文為准,不准確之處請見諒。

以下完全劇透,完全捏他注意。為防慘劇,請任何正在進行或打算進行此游戲的人士自覺退散。


圖片來源:偽基百科




全作OP:空の向こうに / 天空的彼端

這是游戲的主題曲,主唱是笠原弘子/芙玲。和其他曲子不同的是,游戲中是不能彈奏這首曲子的,因此聽到的次數要比其他曲子為少,但不知為何,玩過游戲之後這首歌的旋律也和其他歌曲一樣深印腦中。我認為這首曲子非常重要,尤其是因為其和律子姐姐以往的風格完全不同。
首先開頭就是三個連續重音,簡直讓人不敢相信是律子的作品,不過很快就沉靜下來,然後就是弘子小姐純淨的歌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悲傷,在雨中有著看不見的眼淚。這裡用修辭手法來說就是“開門見山”,一開頭就點出了游戲的主題。可以說即使只聽這第一句,就可以感覺到這必然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是這樣的一句歌詞,卻是以三個有力的連音引出來的,可以說給人的感覺就是“違和感”──總覺得不對勁。
歌曲在平靜中緩緩進行,卻很快再度重上高峰。全曲就這樣跌宕起伏,很有力量感,但是歌詞和歌聲卻顯得有些悲涼。要理解這首曲子以及游戲的主題,高潮部分的歌詞特別值得注意,因為承接之前的悲涼的卻是這樣有力的句子:即使是在雨中,陽光也必將透過陰霾照耀大地。歌曲的最後一段更是形同吶喊,清亮柔弱的歌聲竟可以透過暴風雨般的旋律清楚地飄進耳朵:每個人的心中都向往著不同的幸福,在雨中也一定會有光明的到來。實際上這個游戲也正是要通過悲傷的故事來展現人性的力量。
玩過游戲之後,聽到曲子最後那句充滿感情的“In the rain”,我想很少有人能忍住眼淚吧。律子姐姐在創作此曲時,是否也是在病床上一邊流淚,一邊掙扎著寫下這樣充滿力量的曲子呢?

朵鲁蒂尼妲 (トルティニタ·フィーネ, Tortinita Fine)




CV:中原麻衣

主題曲:秘密

作為本作的女一號,其主題曲當然十分重要。游戲中這首由朵魯妲作的曲子,也的確充分地展現了她的心情和感受(庫裡斯太笨所以沒感覺出來?)。曲子雖然使用了打擊樂器,但旋律相對來說顯得比較平淡,因此感情的體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歌詞和歌手的演繹。平心而論,麻衣的聲音雖然夠萌,但是在歌唱實力上,個人覺得她在本作的聲優中應該是最弱的…對於這樣一個注重音樂的游戲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別pia我啊…)。其實律子為本作所作的曲子還是相當考驗歌手的素質的,從這首曲子的表現來看,麻衣也已經相當不錯了吧。她的聲音和朵魯妲的形象相符,而且考慮到劇情的話,也比較符合朵魯妲的情況(她更多地是靠自己的努力而非天賦取得成功的)。
曲子的主題段落反復出現了多次:“冰冷的雨滴打濕了不求回報的思念,獨自走在沒有打傘的歸路上,看著汽車來來往往。”整首歌都在通過這樣平淡的句子表達著對庫裡斯的愛戀和迷惘。正如朵魯妲在信中所表達的一般,她是如此地渴望著走進他那個雨下個不停的世界,又是多麼期待著自己的秘密能被庫裡斯所了解,卻又只能繼續偽裝成姐姐的樣子,不斷地說謊,哪怕內心痛得滴血。“你一定不會發覺的吧,雨,其實是淚滴哦。”如同心靈獨白般的歌聲把她的心情表達得這麼明白,庫裡斯居然會不懂?簡直不可思議。不過也許正如庫裡斯所說,不是他無法了解,而是他不想去了解吧。
直到True Ending之前,玩家對朵魯妲的攻略都是徒勞的,這個故事堪稱典型的“苦戀”了。明明是眾望所歸的天作之合,卻是那麼的可望而不可及。朵魯妲對庫裡斯的愛是清清楚楚的,但卻為了成全姐姐而一直壓抑著,哪怕是在姐姐已經不可能再讓庫裡斯幸福的情況下,她仍然費盡苦心地編織了那個彌天大謊。她堅強而有毅力,卻也正因為這樣而陷入毫無意義的掙扎之中,如果不是因為琳娜奶奶的阻止,她最終也只能沉溺在自己造成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其實朵魯妲也應該清楚,庫裡斯雖然選擇了姐姐,但也是喜歡著她的。庫裡斯自己也提到,選擇雅莉只不過是因為她“看起來更柔弱,更需要人保護”這種不是理由的理由。而且這個游戲的腳本也的確是無比的強大,可以成功地讓玩家非常順利地完成從“不能背叛雅莉”到“只想擁抱眼前的朵魯妲”的心裡轉變過程。可惜在這個故事中,庫裡斯的立場是相當被動的,結局在很大程度上只取決於朵魯妲能否真正面對真實,走出自己編織的謊言迷宮。玩家從這個故事和這首顯得有些無奈的曲子中,也能充分地感受到人性的軟弱吧。

片尾曲:いつでも微笑みを / 總是微笑著

雖然本作名為“交響樂之雨”,但唯獨此曲和“涙がほおを流れても”使用了雨滴音效。在此曲中,雨滴甚至還貫穿全曲,就像淅瀝小雨打在聽眾的心中,又像是在聽歌手平靜地訴說著自己的心聲。旋律上是律子一貫的風格,有種獨特的純真感。但說實話,我並不是太喜歡這首歌,原因是覺得麻衣姐姐演繹得不是太好:氣音用得太多了,唱法缺乏表現力。更重要的是,這首曲子雖然並沒有透出太多的哀傷,實際上內容卻有些過分消極,甚至跟本作的主題幾乎完全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朵魯妲線的True Ending(即打出所有9個結局後重新再玩一遍朵魯妲線…),用的片尾曲並不是這首,而是由芙玲(弘子)演唱的“涙がほおを流れても / 即使淚流滿面”,而兩首曲子的名字也正好相反。除了兩首曲子的側重點不同外,這實際上也代表了朵魯妲線的兩個結局的不同意義,後面會提到這一點。
游戲中,“秘密”這個主題貫穿了朵魯妲線,因此這首曲子也同樣承接了這個主題。但我對歌曲的最後一段非常不滿。這個接近於清唱的段落對於詮釋朵魯妲的心理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無論如何也無法獨自安寢的夜晚,打開記憶之匣;在那裡見面吧,在這個夜晚將一切都向你傾訴。大家都知道,在游戲的一般結局中,朵魯妲因為心理上的搖擺掙扎而陰差陽錯地錯過了把真相告訴庫裡斯的機會,最終更是悲劇性地將自己的內心大門完全關閉。那個夜晚是悲喜劇的轉折點,因此這一段可謂是這首曲子的重中之重。但是麻衣在進行這一段的演唱時並沒有進行應有的唱法變化,顯得平鋪直敘而無法表現出朵魯妲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倒是律子親自演唱的版本,將這一段演繹得很清楚徹底:朵魯妲只不過是在強顏歡笑,以“堅強”為由掩飾自己的脆弱:“流著淚結束可不行,一定要笑著關上匣子。”律子的歌聲才真正唱出了朵魯妲內心的搖擺不定,以及她那種雖然心有不甘卻仍然選擇放棄的決心。於是乎最後朵魯妲才會微笑著出現在庫裡斯的面前,解開自己的發帶和秘密,卻再也解不開自己心中的那個解。
初次玩到這個結局時完全摸不著頭腦,而知道真相後再重聽這首曲子,才真正感到其中的可悲可歎。

ps. 一家之見,沒有找到可引證之處,僅供參考。

法珞希黛 (ファルシータ・フォーセット, Falsita Fawcett)




CV:浅野真澄

主題曲:雨のmusique / 雨的幻影

真澄姐姐的美貌和歌唱實力是公認的,出過專輯,甚至還作過詞。感覺和法珞的形象的確比較相符。這首曲子的最大特點在於其濃郁的異國情調,獨特的旋律、音色和節奏都令人印象深刻。而真澄姐姐的歌聲更是表現得游刃有余,適當的氣音和略帶磁性的唱腔把法珞的形象表現得豐滿而完整。
另外,在游戲中,這首曲子的彈奏難度是最大的,其中高潮部分的3段打擊樂器配樂即使對於音樂游戲老手來說,想要彈完所有音符也是個非常大的挑戰。而關於法珞的爭論也和這首曲子的難度一樣的大,我會在片尾曲“旋律”的分析中給出我的觀點。
開頭獨特的旋律引出的是一段非常“應景”的歌詞:雨絲在灰色的天空中飄落,薄霧在大街小巷中彌漫。在庫裡斯的眼中,這首歌無論是旋律還是歌詞都顯得那樣自然,那麼符合自己的心情。而這首曲子和法珞本人也的確很容易引起玩家的共鳴,正如庫裡斯所說:和這樣一個女孩在一起而不會產生好感的人,恐怕沒有吧。遺憾的是,這樣的歌詞,這樣的法珞,都不過是偽裝而已。正是為了討好庫裡斯,她才會對著萬裡晴空,作出這樣充滿雨城氣氛的曲子來。

和法珞在一起的日子裡是輕松而自然的,曲子也就在這樣的基調中展開。順理成章地,高潮部分開始發出了明確的訊號:“如果你說需要我的話,那麼無論發生什麼,我也…”真的很奇怪庫裡斯怎麼會沒感覺出來。又或者其實是聽出來了,所以才會不由自主地被法珞所吸引,才會身不由己地接近她,卻壓根兒就沒發現其實一直是法珞在主動進攻。在庫裡斯的眼中,或者說是在大家的眼中,法珞表現得是那樣的自然而優雅,喜歡上她在整個游戲中可以認為是最自然而然的情況。這也充分體現出了女人可怕的一面(…囧…)。
曲子以一段綺麗的華彩引出了最後的高潮:看著我,聽著我,愛我吧,那個不為人知的我,就在這裡等待著。真澄姐姐在這一段唱得可說是無比的動情,歌聲中充滿了悲傷,寂寞,困惑和期待。法珞是虛偽的,但她的內心裡其實也厭惡著這樣一個虛偽的自己,也渴望著能有一個人能讓自己摘下面具,真實相對。如果說前面的章節都有偽裝的成分,那麼這一段卻真正說出了法珞的心聲,同時也是全曲最華麗的章節。
然而,曲子卻在這樣的高潮之後嘎然而止。意猶未盡的三個連續的重音,就像是三個大大的問號,考驗著玩家的心裡承受能力。

片尾曲:メロディー / 旋律

這首曲子在曲風上和主題曲“雨的幻影”相似,雖然沒有了那種異國情調,但都具有比較明亮的色彩,也都符合法珞的設定。此曲在旋律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雨後彩虹般的愉悅,真澄姐姐的歌聲也透出了輕松和自然的心境。
然而,作為本作最具有現實意義和深度的故事的片尾曲,這首曲子也不是那麼簡單的用“快樂”二字就可以形容,甚至可以說是全系列歌曲中最難以理解的。與旋律和歌聲給人的印象相反,這首曲子其實代表的是法珞線的Bad Ending,根本沒Good Ending什麼事。換句話說,法珞線根本不存在Good Ending。這一點,也是最讓我最痛苦,最不願承認的,因為我曾經是那麼的喜歡法珞。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曲子根本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高潮部分,全曲都是同一段主題旋律的不斷反復。而法珞線,也是游戲中唯一一個不能達成真正戀愛狀態的故事。而與其說這首曲子是在描述一個故事,倒不如認為其代表了一封法珞想要給庫裡斯寫的信,代表了那些想要對庫裡斯傾訴的心聲。

在曲子開篇明亮的旋律映襯下,展開的卻是這樣充滿困惑的歌詞:“為了一個夢想,總有不得不捨棄的東西;可如果那是愛情的話,卻令人感到迷惘吧。哪裡是我的棲身之地?我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雖然大家都譴責法珞為人太虛偽,但她本身也的確是個很認真也很要強的人,因此她實際上也有很率直的一面,尤其是對於自己熱愛的歌唱事業更是完全不肯妥協,甚至哪怕為此做出一些殘酷的事情也在所不惜。然而,如今的她卻感到了困惑,因為她不得不放棄的是愛情。有人認為法珞對庫裡斯只是單純的利用關系,其實單從這段歌詞就可以知道法珞對庫裡斯的確是充滿愛戀的,即便她原本的動機並不單純。
接下來的歌詞展示了法珞在思考後得出來的結論:如果是為了音樂事業的話,“放棄其他的一切也沒有關系”。在令玩家膽寒之後,法珞又接著在平靜的旋律中解釋道:“這個從不回頭的我一定讓你覺得無情吧,不過有時也必須做出抉擇才行。”這段平靜的歌聲中顯出的那種悲涼和無奈,還有法珞所指的“抉擇”,如果沒有全通關甚至是補習小說並仔細研究的話是比較難以理解的。法珞的所謂“腹黑”,其實也是在殘酷的環境下被逼出來的無奈的自我保護心理。法珞對於自己的虛偽也同樣的痛恨,但為了音樂,為了唱歌,她只能讓自己變得殘酷無情,甚至不得不放棄愛情。也許有人會不理解,為什麼為了事業成功就要放棄愛情呢?因為一方面法珞只有依靠庫裡斯才能走出古拉衛的陰影,一方面卻又很清楚庫裡斯那種獨具魅力的“黑色琴聲”的來由,也知道自己如果想要成功,就不得不傷害自己最愛的人:“還真是諷刺啊,只有擁抱著悲傷才能演奏出那樣擁有強大力量的旋律。”(這句歌詞其實已經有劇透的嫌疑…)

到最後還在指責法珞“腹黑”的人,也許根本就沒有理解法珞那天晚上“告白”的原因。請特別注意歌曲中顯得特別歡快的最後一段:“再見了,謝謝你。讓我把那些無法說出口的話都唱出來吧,就在你的背後,為你祈福。”這是一段告別辭,單看這段就會明白真正的Good Ending其實並不存在。法珞最後選擇了什麼?真的只是放棄愛情嗎?她選擇的是重生!她無法選擇愛情,卻不願意再傷害庫裡斯,也不願意自己再以這樣虛偽的面目活下去,因此她選擇把自己最殘酷、最真實的一面全部展現給庫裡斯,哪怕這就意味著自己事業的失敗。在那一刻,她已經放棄了一切,只想讓庫裡斯離開自己,她只想做回真實的自己。
如果當時的庫裡斯能夠了解這一切,那麼也許他能夠讓法珞重新擁抱愛情。可惜他什麼都不知道,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琴聲的魅力到底來自哪裡。深愛著他的法珞也不可能把這背後的一切就這麼告訴他。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理解法珞,更不要說“用愛去拯救她”。在那樣的情況下,他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悲憤地離開,一是死纏爛打莫名其妙地留下。

如果玩家也不能理解法珞的心而只是一味的想要和她在一起的話,就會進入所謂的“Good Ending”:在庫裡斯的堅持下,法珞接受了庫裡斯的“無私奉獻”,卻永遠失去了拯救自我的機會,從而永遠也無法摘下自己的面具。當然游戲中限於劇透的關系並沒有告訴你法珞為什麼一定要和庫裡斯一起回到故鄉尋找雅莉,但只要全部通關之後,就會明白最後那句“回到了那個永遠下著雨的城市”的真正含義,也就能明白這時的法珞其實已經放棄了愛情。這個結局中也有積極的成分,象征物則是法珞一直佩戴的代表著自己內心的那對髒兮兮的翅膀首飾,但那也只是有助於玩家理解法珞的內心世界。深陷悲傷的庫裡斯只能“認輸”,甚至淪為法珞的“一部分”──也就是她的另一只“翅膀”,卻已經什麼都改變不了,什麼都拯救不了。所以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消極甚至BT的結局,也正因此,工畫堂特意設計了一些選項讓你能更容易地進入Bad Ending,也就是法珞線的“True Ending”。
進入這個結局其實十分自然,依庫裡斯的性格,他當時轉身就走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即使當時因為“某些原因”沒走,演奏結束之後,他仍然陪在法珞身邊的可能性也不大。也只有這個所謂的“Bad Ending”,才真正代表了法珞自己的意願(還不理解的回去重玩一萬遍啊一萬遍)。親手導演了畢業演奏的失敗,親眼看著最愛的人轉身離去,法珞的內心充滿痛苦,卻也如釋重負:她終於不再需要戴著面具生活了。而這首曲子,正是象征著這樣的法珞,這樣的心情。而我們的庫裡斯,最終有一天也一定能夠真正的理解她吧。

ps. 基於法珞線的現實意義和復雜性,更因為缺乏能夠對法珞線結局給出比較合理的分析的文章,許多文章中引用的歌詞翻譯本身又有重大問題,針對法珞的分析在本游戲中是最為困難的(我花了N個小時,N>6)。這裡特別感謝幾位前輩的文章(鏈接附在文後)。

pps. 以法珞線的設定來看,出現完美結局的概率無限接近於0(游戲中沒有也根本不可能有)。Bad Ending已經是可能的最好結局。殘念也沒用,這就是真實。

ppps. 法珞粉別抽我。我比你還喜歡法珞。我比你還殘念。

黎瑟 (リセルシア・チェザリーニ, Liselsia Cesarini)




CV:折笠富美子

主題曲:リセエンヌ / 女高中生

富美子姐姐有著深厚的聲優演出經驗,在演技上堪稱一絕。不過從這首曲子來看,她的歌唱實力也是相當的強大。玩過游戲的都知道,在前期很長一段時間裡,這首曲子都是只能自己獨奏的,那種旋律並沒有什麼“味道”,從中就可以感覺到歌曲配器的分量是比較弱的,內容和主題都主要通過歌聲來體現。因此和“秘密”一樣,這是一首非常依賴於歌手素質的曲子,而富美子仍然能把那個熱愛唱歌的女孩的形象表現得很清晰完整。
黎瑟的故事在游戲裡是比較獨特的,“純愛”成分居多。不過對於很多玩家來說,要想深刻地愛上這樣一個“純情小妹妹”,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至少對於我自己來說,一開始接觸和選擇她,只不過是因為好奇罷了。

歌曲以八音盒的清脆旋律開篇,清唱般的歌聲隨即響起:我無聲無息地待在教室的角落裡,仿佛根本不存在一般。富美子的歌聲清脆明亮卻又略帶羞澀,和獨自躲在舊校捨裡悄悄唱歌的黎瑟的形象完美地重疊在一起。如此完美的歌詞,如此完美的演繹,實在令人叫絕。
這樣的一個女孩,即使無法讓你產生愛慕之心,也必然會勾起你的好奇心。但庫裡斯肯定比你更好奇,因為在這樣一個“終日下雨的城市”中,在這樣一個偏僻無人的角落裡,居然可以聽到如此溫暖平和的曲子:窗外的陽光灑落,光影在樹叢中搖曳。平靜的旋律仿佛是對美好生活的歌頌,又仿佛預示著美好戀情的開始。
正如游戲中所提到的一樣,這首曲子的主題旋律更接近於情歌。但被黎瑟改編後的歌詞卻把那種對戀人的思念改成了對“明天”的希望和憧憬:無論是怎麼樣的明天,我都不會害怕,因為今天的我已經擁有陽光。這種感情貫穿全曲,也貫穿了整個故事。那種歌聲雖然聲音不大,卻充滿力量。這種力量仿佛魔力一般,吸引著庫裡斯走近黎瑟,甚至漸生情愫。這樣的力量,這樣的感情,仿佛可以超越所有的阻礙,仿佛可以讓兩個人的生命都充滿光明。

然而,生活中不可能永遠有陽光照耀,第二段剛開始的基調就急轉直下:“雙手充滿悲傷,早已不堪重負,不過有時也總會有甚至可以令人落淚的幸福……奔跑吧,向著光明奔跑吧!”。熱愛唱歌的黎瑟,卻被父親當作工具一般,被強迫著練習符德魯琴,練琴的雙手早已“不堪重負”。即使是這樣,貌似柔弱的黎瑟仍然不願放棄歌唱,總是悄悄地躲起來唱歌。雖然歌曲中略帶灰色的歌詞被振奮的情緒和嘹亮的歌聲所掩蓋,雖然這種精神非常令人感動,但諷刺的是,黎瑟最喜歡的這首曲子竟然正是她的父親古拉衛所作的。這樣一個戲劇性的情節正好暗示了故事的結局:即使再怎麼努力地“奔跑”,她也無法擺脫父親的陰影。
歌曲的最後一段表現的正是游戲的最後一幕,已經失去歌喉和意識的黎瑟躺在病床上,無神地注視著窗外的晴空,卻突然用嘶啞的聲音唱了出來:無論今天怎樣,新的一天總會到來;即使是在夜空中,也有星光閃爍。這段歌曲極其動人,具備超強的催淚效果,無論是在游戲中還是在游戲後,都很容易令人失聲痛哭。這倒不是因為其旋律如何感人,也不是因為富美子的演繹如何出色,而更多的是因為和黎瑟失聲後嘶啞的歌聲形成的強烈反差。那種清澈動人的歌聲,黎瑟很可能永遠也無法再唱出來了,但卻一定會在她的心中反復的詠唱著,也一定會永遠回響在庫裡斯和玩家的心中。
這也正是這個故事的最動人之處:不是所有的堅強都可以戰勝命運的殘酷,現實中永遠充斥著這樣那樣的悲劇。但黎瑟的歌聲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能放棄希望。失去了對希望的信仰,人生也就失去了意義。

片尾曲:Hello!

和本作的其他故事相比,黎瑟線在游戲中相對比較獨立,也比較完整,懸念並不太多,因此這首曲子作為ED也干脆捨引申而取“回顧”之意,沒有進一步地闡述故事的細節,而更多的側重在描寫黎瑟的內心對自由的渴望。這樣,歌曲就避開了故事本身的悲劇性結局,轉而著重描述黎瑟和庫裡斯的感情脈絡。因此,歌曲的旋律輕柔而充滿童真,而富美子姐姐也並沒有刻意去配合黎瑟的形象,而是唱出了自己的風格。得益於她出色的歌唱實力,這樣做非但於歌曲的表現力絲毫無損,反倒大大增強了對黎瑟心理活動的刻畫。

歌曲依然是以和“リセエンヌ”類似的清脆旋律開篇,不過其中描繪的故事卻並不像是我們所熟悉的場景:“迷失在沒有地圖的街上,手指冰冷。那就唱起歌來吧,在心中描繪出幸福的景象:溫暖的面包,甜蜜的巧克力。輕輕唱出的旋律,就如同清風一般,吹過大街,穿過小巷。現在,我自由了。”歌曲的第一段如同詩一般的歌詞,配上童話一般的旋律,足以讓人如墜五裡夢中:這跟這個游戲、這個故事有什麼關系麼?
於是第二段一開始就解開了這個“謎”:就在拐角處,你帶著靦腆的笑容,對我說“Hello!”。很明顯,這首曲子本身是對黎瑟內心世界的刻畫,是對那個故事的一個隱喻。這裡描述的場景,正是暗指兩人在那個荒僻的教室中的初次邂逅。“孤獨地活著,不知何去何從。已經凍僵了的我啊,第一次聽到了這樣的話語。一直在等待著,一直在期盼著,能有人對我說出這句話,就如同荒漠中的甘泉一般。只是一個人,總是一個人,所以才盼望著能有懂我的人。”不難想象,對於一直想要盡情歌唱的黎瑟來說,庫裡斯的支持到底有多珍貴,有多重要。如果沒有庫裡斯,她也許根本不會有勇氣去反抗自己的父親,也許只能永遠躲在無人的角落裡偷偷地唱歌。正因如此,即使是對庫裡斯有著很強的戒備心,甚至聲稱再也不會去那個教室了,她還是每天都往舊校捨裡鑽,只是期待著能再見到這位願意聽自己唱歌、甚至想要跟自己合奏的“陌生人”。

無論哪裡都可以到達了,就像鳥兒一樣,我將飛向你的身畔。”就像無數的童話一樣,這個童話也在這樣浪漫的氣氛、夢境般的輕柔音符中輕輕落幕。然而,童話畢竟還是童話,我們不會忘記,這裡的“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隱喻的是什麼場景:汽車突然停在庫裡斯門前,古拉衛把自己的親身女兒掐斷聲帶後扔在他家裡。從此黎瑟總算逃離了父親的魔掌,卻失去了聲帶和意識,只能終日呆坐在病床上,默默地看著窗外的藍天。如果她心中有在想什麼的話,一定也是把自己想象成窗外的鳥兒了吧。的確,她終於還是自由了。
就像“中毒”之後的人們往往需要“治愈”一樣,在講述了這樣一個殘酷的故事之後,這首優美的片尾曲描述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不過其目的倒並不單純在於“治愈”。庫裡斯始終守候在黎瑟身旁,甚至把黎瑟視為自己的妻子,倒並不是因為如朵魯妲所說的“贖罪”──這種說法對於當時已經失憶的庫裡斯來說很不公平,而且他也不是因為覺得對雅莉有所虧欠才特意對黎瑟那麼好的。庫裡斯對黎瑟不離不棄,更多的是因為“希望”,在他的心中,黎瑟總有一天會醒來的,總有一天會想起所有的事情。而這,也正是片尾曲中描述“童話”的真正目的。

ps. 對於這首歌來說,歌詞幾乎就是全部。由於在網上幾乎找不到此曲歌詞的正確翻譯,這裡基本上已經把我的翻譯完全列出,以供參考。

芙玲 (フォーニ, Phorni)




CV:笠原弘子

主題曲:Fay

弘子小姐號稱“聲優界的歌姬”,她的聲線甜美而純淨,仿佛天籟,為游戲中的“音之妖精”芙玲配音實在是最合適不過。芙玲這個角色本身就和其他角色不同,其故事可以認為是一個附加小品而非本篇。而在游戲中,這首曲子直到中期才譜寫完成,因此玩家一開始也根本不能彈奏。從旋律上來說,這首曲子的整個基調也和本篇的其他曲子完全不同。

歌曲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快樂。游戲中卡特魯老師在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時也很詫異,因為和庫裡斯一向的曲風完全不同──如果補習過小說的話,就會知道庫裡斯的“黑色琴聲”是在學院裡有名的。在游戲中,庫裡斯是想借此曲來紀念和芙玲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因此輕快的旋律貫穿全曲,手風琴的獨特音色勾勒出一個熱愛唱歌的小妖精的可愛輪廓。也有人說,這個結局是《交響樂之雨》中的唯一“大團圓”結局。
不過,無論是這個結局還是這首曲子,都不是像表面那麼快樂的。歌曲的主題句反反復復的就是:I don't ask for any rewards, because of only love。可以說這就是芙玲的心聲,明明自己命懸一線,卻因為一句“love”,就一直“快樂地”陪伴了主角3年。歌曲最後一段結束前有一個顯得很突兀的停頓,一句“Only love”中就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芙玲深藏內心的痛苦:不敢奢求其他的一切,只要love就夠了。就算只是這個願望,她也很清楚不過是個奢望,因此在最後一段的演唱中,透出一絲落寞的歌聲把芙玲的心情演繹得淋漓盡致。在其他的結局中,芙玲就像這首曲子所表達的一樣,總是“快樂地”歌唱,“高興地”看著庫裡斯和其他的女孩子走到一起,哪怕自己很快就要死去。

但是芙玲線的結局就是“喜劇”嗎?不說這個結局本身就很牽強,只能依賴於“奇跡”的發生;即使是奇跡真的發生了,這個結局也是無視了同樣陪伴了主角3年的朵魯妲。因此又有人說,這個游戲根本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喜劇”。我倒是覺得,這才是真實。現實的世界中沒有悲劇,也沒有喜劇。悲傷和喜悅往往只在於一念之間。又有誰能說,和其他女主角在一起的庫裡斯,就是不幸福的呢?

片尾曲:I'm always close to you

這首曲子正是我不把芙玲線歸入“本篇”而只當作“小品”的重要原因。雖然是表面上的“大團圓”結局,片尾曲卻是如此地充滿著別離的哀思。弘子完美的聲線,把注定要逝去的芙玲/雅莉落寞的心情和對主角的依戀表達得淋漓盡致。附帶說明一下,這首也是我在全系列中最喜歡的曲子。
曲子幾乎沒有前奏,開頭直接就來一句:明明已經沒有明天了吧,怎麼今天就這樣過去了啊…隨之而來的則是充滿律子風格的清淡旋律。全曲的氛圍都彌漫著淡淡的哀愁,就像那個下著雨的城市一般,甚至仿佛能夠聽到雨滴打在窗簷上的聲音(八音盒)。
這首曲子的特別之處還在於,沒有高潮再現的部分。高潮段落在整首曲子中只出現了一次:最終也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卻還是急切地想要追尋;明明看得到明天,卻還是不得不放棄;真的好想好想再繼續走下去呢。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這段的歌聲也是特別的動人,我幾乎每次聽到這裡眼睛都要出汗…於是這首曲子也是我在全系列中聽得最少的,因為不大敢聽的緣故。(為了寫這篇文字,我不得不又聽了一遍這首曲子,真是犧牲重大啊…)

曲子的最後一段,有一個很長的間歇,沒有歌聲,沒有音樂,一瞬間仿佛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默默地注視著這個可愛靈魂的逝去。“對不起,突然就分別了呢。也許你會有些寂寞吧,但那不是悲傷,而總有一天你會想起來的吧。只希望你能活下去,無論什麼時候都別放棄,那就比什麼都令人高興呢。”仿佛是最後一滴雨滴的落下,全曲在動人的八音盒音符中落幕,仿佛預示著:雨終於還是會停的吧。
聽著這首曲子,仿佛可以看到芙玲坐在窗台上,看著庫裡斯離去的背影,默默地為他祝福。可惜我們的主角什麼也不知道,除了芙玲線的結局之外,他根本不會懂得為什麼那個窗台會是芙玲“最喜歡的位子”。而作為玩家的我們,如果沒有辛苦地玩出本篇的所有結局就玩不到芙玲線,而沒玩過這個童話般的結局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芙玲/雅莉的感受。這也才是這個結局的真正意義吧。


全作ED:涙がほおを流れても / 即使淚流滿面

這首曲子是朵魯妲線True Ending的片尾曲,也是整個游戲的片尾曲。很喜歡弘子姐姐對律子歌曲的演繹,覺得兩人的風格很相配。根據網上的調查反饋,貌似這首曲子也是大多數玩家的最愛。而且作為片尾曲,這首曲子不但占據了游戲全篇的核心地位,更可謂點睛之筆。
其實,這首歌的歌名“即使淚流滿面”正好和朵魯妲一般結局的片尾曲“總是微笑著”形成鮮明對比:如果說那首曲子的主題是“微笑著放棄幸福”的話,那麼這首歌的主題就是“流著淚擁抱幸福”。與強顏歡笑卻最終與幸福失之交臂的一般結局不同,在真實結局中,在琳娜奶奶(還有芙玲/雅莉)的幫助下,朵魯妲不再逃避,而是鼓起勇氣面對真實,雖然“淚流滿面”,卻最終為自己和庫裡斯都贏得了幸福。
但是,這並不是一首歌頌幸福的曲子,而且盡管是朵魯妲線的片尾曲,但歌曲本身卻並沒有對朵魯妲的故事進行回顧,而是提醒我們注意另一個被忽略了的角色的存在:芙玲/雅莉。在全篇故事中,無論是誰出現在庫裡斯的身邊,她都默默無聞地扮演著最核心的角色,並總是在最後微笑著從庫裡斯的身邊消失。在朵魯妲的故事中,兩人終於走到了一起,但在這一貌似“大團圓”的結局背後,卻是看不見的芙玲/雅莉的眼淚。

歌曲開篇的旋律是比較有味道的,表達的既不是快樂,也不是悲傷,而是仿佛虛脫後的無力感,聽到這樣的旋律,大多數人都會先輕歎一口氣吧:終於…結束了啊。“一直就在那裡,只不過沒有發覺罷了;只有用心靈的眼睛才能看到。”弘子姐姐那動人的歌聲隨之響起,再次喚醒人們腦海中那個可愛的小妖精的身影。
接下來的小高潮中出現了雨滴的音效。全系列的曲子中,只有“總是微笑著”和這首曲子用了雨滴音效。這兩首曲子也正是游戲本篇中的核心。而和前者不同的是,這首曲子中的雨滴很輕,很緩,不像前者那樣像是下著淅瀝小雨,而像是雨停後由屋簷滴下的水珠兒一般:“也許不知什麼時候雨就停了吧,又也許不會停吧。但是,相信那看不見的力量就可以了。可以嗎?可以的。”這裡所說的“看不見的力量”指的是什麼呢?是指芙玲的“音之妖精”的力量嗎?可芙玲本身,卻只是一個無比脆弱和飄渺的存在而已。
有誰就在那裡,卻又無法看到;但仍然一直在用心靈去尋覓。”在一段充滿迷惘的樂段後,第二段在一開始就又來了這麼一句。但為什麼總說“看不到”呢?庫裡斯不是一直都看得到芙玲麼?可惜的是,他只能看到她的外表,卻並不明白她總是微笑著的外表下默默流淚的內心,更不明白她就是雅莉的事實。本來人心就難測,庫裡斯更是把自己的內心緊緊關閉,根本不可能去理解什麼真相。而芙玲卻一直都很清楚扮演著自己角色的苦命的妹妹,自己雖然很想幫忙,可她既無法和朵魯妲溝通,又不能把真相告訴庫裡斯。因為一旦庫裡斯知道了真相,必然會堅決守候在已經不可能醒來的自己身邊,哪怕這意味著放棄自身的幸福。這樣的結局,無論是對於庫裡斯,還是對於自己的妹妹來說,都實在是太殘酷了。
所以,“對我說吧,用只有我才能聽到的聲音。也許一切都會在某個時候結束,又也許不會結束。但是永不停止的雨是不存在的,所以,真的可以的,可以的。”芙玲這樣唱道,懇求著庫裡斯忘記自己。這場虛假的雨僅僅是下在庫裡斯的心中,而總有一天他會知道一切,到了那天,雨就會停下了吧?如果到了那一天,能有別人陪伴在他的身邊的話,他就會幸福了吧?

打通全篇的玩家一定能夠了解芙玲的真正心情,她已經很清楚朵魯妲對庫裡斯的感情,也已經知道庫裡斯並非對朵魯妲毫無感覺,只是自己的存在卻變成了阻礙,於是她只有盡自己的努力來試圖撮合兩人──即使真的不能夠和朵魯妲一起,也希望庫裡斯能夠找到更喜歡的人。這首曲子本身描述的正是芙玲的心情,“即使淚流滿面”,也希望庫裡斯和朵魯妲能夠得到幸福。而最後,恐怕也正是因為芙玲與琳娜奶奶暗中斡旋,兩人才最終得以真正走到一起。就在這時,芙玲/雅莉卻永遠地逝去了。所謂的“大團圓”,無論是在游戲中,還是在現實中,都根本不可能存在。而這也正是游戲的動人之處,也正是這首曲子的動人之處,更是現實世界的動人之處。
從一段以雨滴作為伴奏的悠長旋律中,風雨仿佛已經過去,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湛藍的晴空,以及在空中輕輕舞動的音之妖精。然後便迎來了曲子的最後一段:“也許一切都會在某個時候結束,又也許不會結束。但是永不停止的雨是不存在的,所以,真的可以的,可以的。”雖然歌詞的內容和前面的完全一致,但曲調卻大不相同,多了一份懷念,多了一份期待。是的,“永不停止的雨是不存在的”,所以“即使淚流滿面”,也依然會相信“看不見的力量”,也依然會相信幸福的存在。正如同OP“空の向こうに”所講述的一般:即使是在雨中,陽光也必將透過陰霾照耀大地。隨著最後一個音符緩緩落下,玩家的眼淚也已經再也難以抑制。


ENDING

(圖片來源:岡崎律子BOOK)


全篇游戲的ED和OP表達的其實是同一個主題:現實的殘酷,以及對希望的信仰。這也正是這整個游戲中所著力闡述的。然而,恐怕在當時,還很少有人能理解到這位音樂家自身的痛苦。也許沒有人比她更清楚自己的病況,即使淚流滿面,即使強顏歡笑,都無法改變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事實。她把自己的痛苦和傷感,都透過這個游戲的十首歌曲表現了出來。然而即便是如此殘酷的現實,曲子的主調卻是通過猶如“水果籃子”般的明亮旋律展現出來的。在律子小姐的心中,哪怕是在那樣的日子裡,哪怕是面對著這樣的命運,也仍然如芙玲一般,始終相信著幸福的存在吧。她就這樣把自己的靈魂,灌注到了這每首曲子中,從而也成就了這個游戲的靈魂。從交響樂之雨的每一個故事和每一首曲子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那份痛徹心扉的悲傷,也一定都能夠感受到那種信仰的強大力量吧。

最後,我想說:律子,謝謝你。

ps. 2004年5月5日,在《交響樂之雨》發售僅一月後,岡崎律子死於敗血症性休克,年僅44歲。遺作正是《交響樂之雨》的音樂專輯《for RITZ》。

參考鏈接


維基百科詞條:
http://zh.wikipedia.org/wiki/交響樂之雨
http://zh.wikipedia.org/wiki/岡崎律子
http://zh.wikipedia.org/wiki/笠原弘子
http://zh.wikipedia.org/wiki/折笠富美子
http://zh.wikipedia.org/wiki/中原麻衣

維基百科詞條(日文):
http://ja.wikipedia.org/wiki/浅野真澄

法珞,我想更懂你——法珞路线的歌词分析
http://tieba.baidu.com/f?kz=420341403
這位大俠大概是比較早提出如此准確的分析的,可惜最後的結論有些失之偏頗。

交响乐之雨歌词
http://tieba.baidu.com/f?kz=256863916
雖然錯漏百出,但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シンフォニック=レイン ”バッドエンド”考察 (交響樂之雨“BadEnding”考察)(日文)
http://d.hatena.ne.jp/hajic/20050125/p1
這位大俠對法珞線的分析非常精准。甚至據此得出了“交響樂之雨”的所有“Good Ending”都是悲劇,所有“Bad Ending”都是喜劇的結論。。。。。。他博客上有大量SR的資料,盡管大多數文章的結論都有些怪異,但懂日文的朋友還是值得一觀。

IAF - 一百小时 - 交响乐之雨·结局——笠原弘子——即使泪流满面
http://iafsaber.blog.hexun.com/10735671_d.html
他的博客有許多精品文章,該歌曲的歌詞部分主要參考自這裡。

岡崎律子《for RITZ》專輯的全日文及羅馬字歌詞(英文)
http://lyricwiki.org/%E5%B2%A1%E5%B4%8E%E5%BE%8B%E5%AD%90_(Ritsuko_Okazaki):for_RITZ_(2004)

岡崎律子BOOK,岡崎律子的網站,已經停止更新…(日文)
http://www.ne.jp/asahi/okazaki/book/

交響樂之雨的官方網站,含各種資料及背景小說(日文)
http://www.kogado.com/html/kuroneko/sr/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日本Gamespot(日文)
http://japan.gamespot.com/common/print_story.htm?element_id=20360348

交響樂之雨 - 通关感想及游戏评价

原文於2008年5月發表於百度貼吧,本文有整改。


本文基本不含劇透,大家請放心閱讀。



库里斯。你那边现在也正在下雨吗?
终年下雨不停的城市琵欧伯,是一个许多梦想成为音乐家的年轻人们所聚集的城市。
库里斯离开了恋人雅璃耶妲成长的农村故乡,
并与其女友的双胞胎妹妹朵鲁帝尼妲一起就读琵欧伯音乐学院。
库里斯的志向是努力成为魔法乐器符德鲁琴的演奏者,
一转眼,他已经来到这个城市两年了。
正值冬天的现在,库里斯再过几个月就要毕业了,为了完成毕业考题,必须寻找担任演唱角色的搭档在一个半月之后的发表会上合奏出自创曲。
每星期恋人所寄来的一封信,
以及搬来这个城市就认识的音之妖精,就是他生活中的全部。
雨——永无止境、下个不停的雨。
跟着雨声的节拍,敲响魔法符德鲁琴的音色吧。
当库里斯所演奏的音符交织着音之妖精芙铃的歌声遍响四处的时候,
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
……来吧、演奏出妖精之歌啊。

一周目: 雅琍耶妲


之所以玩这个游戏是因为据说其曾被评为“工画堂出品的最具内涵的音乐NVL”、“冈崎律子灌注全部灵魂的作品”,在令无数玩家落泪的同时,游戏本体居然就足足发布了3个版本。据说这款游戏是如此优秀,甚至就连工画堂之后的作品目前都还没有哪一款能达到其高度。而游戏的最初版本发布的一个月后,冈崎律子就去世了,这也为游戏的OP“天空的彼端”平添了一份传奇的色彩。

但初探这个拥有重重光环的游戏时,却有点失望。画面平淡无奇。人设也是平淡无奇。就连最为期待的“亮点”——音乐,也是一样的平淡无奇。也许唯一令我有点兴趣的,就是那个有点像VOS一样的弹奏游戏了。

然而随着游戏的进行,忽然发觉那些平淡的音乐竟透着些许哀愁,耐人寻味却又不着痕迹。甚至即使退出了游戏,那种旋律仍然在脑中徘徊不散,甚至催人泪下。带着惊讶继续玩着游戏,优美的文字、简单的画面,就如同优美的旋律一般在脑海中流淌,同样的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这才发现这款游戏的魅力其实就深藏在那些表面上平淡无奇的东西下面。

在这次结局中,我并没有能看到太多的东西。完全照着自己的想法,最后成功地和女友雅莉走到了一起。听来如此美好的结局竟是个Bad Ending,这充分地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或者说,因为其BGM中透出的那种哀愁,而对游戏的剧情和内涵充满期待吧。

二周目: 法珞希黛·佛瑟多


这次的结局是法珞。相信很多通关的人都有过这种感觉,在层层谎言被剥落之后,那种痛彻心灵的感动。是爱?悲伤?愤怒?在法珞的乐章中,种种感情纠葛在一起,藏在了那首“雨的幻影”中。

游戏的脚本的确很强大,具有很强的代入感,玩家很容易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投入到其中,然后随着游戏的情节大起大落。更让人赞叹的是游戏制作者对玩家感情的把握,包括弹奏游戏的出现时机、画面的表现方式(CG、特写、全文字)、BGM,可以说是为了煽情而充分利用了所有能利用的元素。例如其中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当看到雅莉的那封来信时,那种强烈的悲哀包围了我的全身,随即就是和法珞练习合奏(弹奏游戏)。“雨的幻影”的旋律和那封信的内容在脑海中交缠,而就在我难过地结束了整首曲子的弹奏时,法珞竟含泪带着哭腔问道:“你怎么了?”那一刻,我仿佛真的来到了那个终年下雨的音乐城市。

游戏的音乐的确是完美的,随着一次次的练习,你逐渐熟悉着旋律、节奏,以及曲子背后的女主角。当你最后通关时,你会发觉那首曲子连同那些复杂的情感已经不知不觉地刻在了你的脑海中。

从这个结局来看,整个游戏正如其名字所展现的,是由多个故事交错而组成的一首交响乐。而单从这个故事中也已经可以看出游戏的深度已经远超同类的恋爱AVG。情节的大起大落把曾经用无数的谎言来修饰的令人目瞪口呆的真相突然展现了出来,从而具备了相当强的震撼力。同时,故事把嘲讽的矛头顺势指向了整个社会,指出“扭曲的是这个世界”。在这个物欲横流、谎言泛滥的社会中,这个故事无异于当头一棒,发人深省。

三周目: 黎瑟西雅


这次是黎瑟。之所以这时才选择她,是因为我对这种“Lyceenne”(意大利语,高中女生)实在提不起兴致来。甚至每次见到法珞时还脸红心跳的,要不是对黎瑟的事情还比较好奇的话,也许又忍不住找法珞去了。所以直到后来库里斯决定要黎瑟做搭档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无法代入角色。

但不得不承认这款游戏的强大。这个脚本的确远远超出了常人的预料。后面简直就是一会儿天堂一会儿地狱,根本不容你不投入感情。当最后听到结局时黎瑟唱着“Lyceenne”的歌声时,我相信很少有人能不失声痛哭,催泪指数甚至超越了法珞的乐章。我甚至想对剧本的作者发出最强烈的抗议:为什么非要用这种大喜大悲的结局来煽情呢?能不能照顾一下玩家的感受啊?!不过,这也正是这个乐章的真正魅力所在。

音乐方面同样是完美无缺。正如故事情节一样,“Lyceenne”和其他曲子不同,是以歌曲为主的,但一开始根本没法听到完整的曲子。伴奏曲其实也还算好听,但加入黎瑟的歌声之后,那首曲子简直可说是“惊艳”。唯一令人遗憾的就是,也许是为了和情节保持一致,玩家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和黎瑟合奏。但当完成结局之后,她的歌声一定会久久徘徊在你的耳边。

这个乐章仍然扣住了“谎言”这个主题,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人们对音乐和幸福的渴望。极具戏剧性和颠覆性的结局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整个乐章充分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包括仇恨、暴力、怯懦等,但实际上却是通过使用这些负面元素以颇为极端的方式来表现一个正面的主题:即使他们都没有放弃过希望,你呢?本章可以说既是对现实的嘲讽,也是对人性的呼唤。

四周目: 朵鲁蒂尼妲


终于是朵鲁妲了。已经有点忍不住了。所有的谜底,仿佛都可以在这个乐章中揭开了吧。然而,实际上却只是带来了更大的谜团而已。正如故事结局所表明的一样,只是da capo(D.C.,音乐术语,开始)而已。紧接着就正好进入了al fine(A.F.,音乐术语,终止)篇。

开始的部分给人带来的迷惑要超过伤感,但是在点点滴滴的平凡生活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足以令人隐隐感觉到背后真相的惊人,越来越大的疑惑令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感到恐惧。嘎然而止的情节让人更加急切的想要知道谜底,却又难免被那种巨大的恐惧感所震慑而踌躇不已。当最终下定决心进行下去后,果然一开始就把惊人的真相完全展现了出来:一切都是因为雨。尽管这部分的脚本对于我来说显然不可能会有什么代入感可言,但却一如既往的强大。而且,尽管以强音开篇,却并没有使得玩家对后面的故事失去兴趣,而是站到了另一个角度去体会那些看似平凡而简单的生活。了解了真相之后再来过这种生活不啻为一种煎熬,从而也更有利于更深刻的去理解整个故事。

“秘密”这首曲子恰如其分的表明了故事的主题。两部分都用了同样的主题曲,用音乐的角度来讲,可说是“主题重现”吧。一样的故事,一样的音乐。但是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由于了解了一切,曲子的旋律也就更加能够引起内心的共鸣和悲伤。

两章连在一起,构成了一段悠长凄美的旋律。整个故事仍然紧扣着“谎言”这一主题,深刻的诠释着人生的种种悲哀和追求。就最终的结局来说,尽管仍然被浓浓的悲哀所包围,但阳光已经刺破了乌云。这样的结局,可以说为整部交响乐划上了完美的休止符。

五周目: 芙玲


很好奇的是,其实觉得故事已经算是完结了,可为什么还有一个结局呢?这时就想起了她:芙玲。这个故事在整个游戏中似乎是一个“追加剧情”的地位。尽管和别的乐章同样感人至深,但却缺少了那种厚重的现实意义。对于整个作品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说明,但并不具备和其他乐章同等重要的地位。

曲子是和其他歌曲完全不同的“fay”。因为剧情的缘故,一直要到游戏的最后才会有完整弹奏的机会。整体风格就有点像是暴风雨过后的阳光一般,在游戏中听来简直是令人惊讶。如果单纯的听这首歌的话,恐怕完全不会想得到故事中的种种悲哀吧。

这是唯一一个与整个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大不一样的乐章。感觉这个结局是制作公司送给玩家的一个完美的“童话”。之所以放在最后的原因显而易见,只有经历过狂风暴雨,才能体会出阳光的来之不易,才会更懂得去珍惜身边的幸福。如果把这样的一个童话般的结局放在前面,那就不免会显得有些浅薄了。

追思


很不容易的完成了整个游戏。真的花掉了很多时间,不过我觉得值得。其实就最初所玩的情况来说,这个游戏似乎并不能一下子就吸引住人。很多时候我干脆就是把这个游戏当作“有剧情的VOS”来玩的。然后在剧情进展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慢慢的产生兴趣了。然后就是欲罢不能。最后就是难以自拔。

这个游戏发行以来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应该有一大半源于其中完美的音乐。所有的曲子都是精品,无论是主题曲还是BGM,这在别的游戏中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优美的旋律配上强大的声优,以及几乎就是量身定做的动人剧情,一举奠定了其神作的地位。

游戏画面正如同游戏本身一般,一开始并不觉得如何吸引人。负责原画的是新人,而且画风和同类游戏相比显得有些粗糙。但是慢慢的就会爱上这样的画面,因为那种朴素清淡的画面和游戏的音乐、剧情是融为一体的,玩到后面甚至能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可见,其画面水平实属精品。

游戏的剧情堪称经典。文字的表现非常到位,对主角的心理刻画可谓淋漓尽致。无论是“雨城”氛围的营造,还是悬念的设置,都完全具备优秀小说的素质。事实上,这个游戏的官方小说也很受欢迎。同时制作者更是灵活运用了各种元素来提高剧本的感染力,包括BGM的变换,弹奏游戏的插入,文字表现形式的改变等等。尽管如此,这样的剧情却也算不上绝无仅有。游戏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剧情与音乐的完美融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动人的剧情和美妙的旋律居然能够做到如此交融,而且大都是同样的风格:在平淡出中透出一丝挥之不去的哀愁。故事就像是音乐的旋律,而音乐却像是在讲述故事。如此素质的确叹为观止了。

整个游戏完美的把音乐、画面、人设、剧情融合在了一起,拥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代入感。同时,弹奏游戏也不仅仅作为弥补NVL游戏互动不足的游戏手段,而是和游戏的其他元素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了游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说,单以本作的任何一方面来说,都可以算得上优秀。但是能够把这些优秀的元素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如此的作品可以说是极其罕有了。

对于这个作品而言,也许其唯一的不足正是在于对音乐的过度强调。清淡的画面,灌注音乐家灵魂的音乐,音乐爱好者的动人故事;还有弹奏音乐的游戏,鉴赏音乐的文字。这一切固然是作品的亮点,但也成了作品的全部。如果抛开音乐方面的因素不谈,或者玩家是一个音乐盲的话,这个游戏可以说是一文不值……所以,对音乐无爱的人,还是退散吧……

毫无疑问,这个作品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作品本身。谢谢冈崎律子和工画堂为我们带来的如此感人深刻的作品。对这部作品的体验,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体验。相信在玩过这个游戏之后,你会对人生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别忘了,游戏可以重来,但人生只能有一次。

補完六周目:朵魯蒂尼妲


相隔半年之後再來玩這個游戲,最初的目的還是為了全歌曲,所以必須在完成全結局後重新玩一遍朵魯妲的True Ending。不過,真正玩下去以後,卻發現了很多之前沒有發覺的東西。雖然只是朵魯妲的劇情重演,但也不知道是劇本的變化還是心情的變化,感覺跟之前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對於游戲情節、主題的理解也更加清楚透徹。

这样的话,也许在全通关之后,每个角色至少还得再来一遍才行。然后再算上个人喜好的话,恐怕没有十多次是不够的了…看来,这个游戏还不是一般的耐玩啊…虽然系统还是一样的,许多地方的情节也差不多,但是你就是没办法在某个地方存档然后重复读档来体会多结局──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个脚本实在是强大得过分啊。

这个游戏有一种神奇的魅力,你总会感觉自己的心情和感觉都会随着游戏的进行而发生改变。甚至,你在攻略任何一个角色之后(朵鲁妲的不完全 Ending除外),如果再玩一次,你很难忍住再次选择哪个角色的想法──你会有一种“背叛”的错觉。也就是说,你对那个角色真的产生了感情,哪怕她有再多的缺点,哪怕她做过再糟糕的事情,你还是想要去包容她,爱护她。所以,这个游戏可以玩一次又一次。正如伪基百科所形容的,令玩家终日泪流满面。

也許就算在很久很久以後,當你偶然再聽到游戲中熟悉的旋律時,還是能勾起你對游戲中的點點滴滴的回憶,還是能令你潸然淚下。正如某位網友所說,《交響樂之雨》的音樂,是只能獨自欣賞的。那種音樂的魅力,音樂中所包含的對理想的向往,都會令你感受到人的脆弱和堅強,會讓你懂得:不會哭泣,是因為還沒有長大。

评《幽灵公主》

有一天,意外地在AOL(美国在线)电台的动漫频道中听到了一首气势磅礴又饱含深情的音乐,震惊之余查知是久石譲(Joe Hisaishi)先生的曲子:Ashidaka sekki,正是动画Princess mononoke(もののけ姫,幽灵公主)的主题曲。宮崎駿(Hayao Miyazaki)的片子,我是看得不少了,居然会漏掉了音乐达到如此境界的一作?不行,马上找来补习。

然后,我哭了。哭个不停,怎么也止不住(那是因为我在翻来覆去的听主题曲)。

这是一部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影片。其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渗透着感情,每一段旋律都打动着心灵。

本作是作为宮崎先生的“封笔作”推出的(后来又复出了),在当时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电影,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后来更代表日本影片参选奥斯卡最佳外国语影片奖(居然没入围)。

故事以日本的室町时代为背景,描述了日本蝦夷族末代王子阿席达卡在保卫他的村庄时被魔神诅咒受不治创伤,为解除诅咒而前往西方去寻求真相的旅程。旅途中,他來到山獸神森林,认识了被称为“幽灵公主”的、由犬神抚养大的珊,以及为了保护自己不被贪心的封建贵族吞并,使用火器和铁弹作为武器的幻姬。为了制造火器和铁弹,幻姬必须大量获取木头和铁矿石,由此与原始森林中的兽神交恶。阿席达卡试图在双方调停,但却越来越深地被牵入了这场冲突。

影片主题还是“人与自然”,不过故事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环境保护”的概念,而是关注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无法调和的根本矛盾上。而且除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影片也同样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电脑CG特技,画面大气而不失精致。久石譲先生为本作的配乐更是经典,在东京交响乐团的演绎下,这部动画的音乐堪称气势磅礴,宽广而悲壮。画面与音乐两者的配合天衣无缝,不由得你不掉眼泪(「涙腺崩壊」という)!

中国人尤其应该看这部片子。剧中的“天朝”,就是我们的“大明王朝”。我大明皇帝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竟不惜派遣捕猎队渡海去“弑神”,在剧中充当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这段历史当然是虚构的,FQ们尽管喷,只要别忘了秦始皇帝当年干过什么就好。

关于日本的政治势力,则描述了当时已经没落的虾夷族人,以及狡猾腐朽的大和族政权(剧中称“京都”,为当时的日本中央政府)。加上处在漩涡中心的塔塔拉城,单是人类之间的明争暗斗就已经够错综复杂的了。

影片的主题深刻而现实。剧中把人的贪婪本性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人类的悲哀和绝望深深地渗入到影片的灵魂中,影片的结局似喜实悲,虽表达了对人类的希望,却也暗示了这种矛盾和仇恨将会永远循环着重复下去。

也许,这就是人类的原罪,这就是身为人类所必须接受的悲哀。
如果无法深刻理解人类自身的悲哀,又何谈要为人类创造真正的幸福呢?

關於近期中國的股市和經濟刺激計劃

下文只代表筆者個人意見,亦未列出參考來源,僅供參考。

中國股市近來飆升,顯示出和當前經濟形勢完全不同的走向。部分人甚至因此得出“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走出低谷”的結論,並將此形勢歸功於政府所承諾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

然而,單純依靠股指來判斷中國的經濟形勢很可能是錯誤的,因為中國的股市是“政策股市”而非“價值股市”,因此中國的股指在某種程度上更多的只能代表投機市場而非實體經濟,對改善中國經濟很可能實際上起不到什麼作用。

政府的經濟計劃至今也仍舊像以往的一些政策一樣,只有口號和形象,而看不到實質,就好比過去喊的“素質教育”一樣。政府公布該計劃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至今仍不清楚以下一些基本問題的答案:這4萬億從哪裡來?打算用到哪裡去?如何確保這筆資金能對刺激經濟起到應有的效果?如何監管這筆資金的流向?

根據一些資料顯示,這筆資金恐怕並不是真的像宣傳的那麼龐大,實際上政府只是將這方面的支出“增加到”4萬億而已,而非“增加了”4萬億。另外,這筆資金並非主要由中央政府下撥,而是需要由各地方政府拿出來。至於一些人提到的通過“動用外匯儲備”,基本屬於瞎扯。外匯儲備對於提振進出口來說是有用的,但對於擴大內需來說,恐怕起不到太大效果。更何況,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還是美元債券的形式。如果這4萬億的刺激目標真的如政府所說是用於擴大內需的話,那就很難通過“動用外匯儲備”來實現。

政府聲稱這筆資金將用於中國的基礎建設,包括鐵路、機場等公共設施。這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有助於改善經濟形勢,至少有助於吸納因為外貿大幅下滑而出現的大批剩余勞動力。但是政府至今並未公布具體的實施項目,更別提這些建設項目的可行性分析以及效益分析,因此關於如何通過基建來改善中國的實體經濟,還是一個未知數。即使這筆資金真的主要投入了基建,恐怕短期內也很難看到內需的改善。因為中國的內需不足,說到底是因為經濟結構的問題,而經濟結構問題說白了就是分配不均,分配不均的原因又是制度問題,既然是制度問題那也就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內無法解決也不會解決的問題。而只有在完善監管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後,這一目標才有可能得到實現。

一些數據顯示,這筆資金的目前的實際流向很可能主要是房地產市場和股市(除去腐敗掉的部分)。這樣的投資在多大程度上能真正擴大內需或者改善中國的分配問題,明眼人一看便知──恐怕還不如給老百姓發購物券更實際。但這麼做的原因也很明顯,因為經濟不景氣導致房地產商難以維持,從而可能導致危及銀行利益乃至政府利益。據稱已經有一些大的房地產商得到了通過政府批准的銀行支持。可見中國的房地產商和政府、銀行利益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期待房價下跌“回歸理性”的幻想還是趁早放棄吧。股市方面則是由於缺乏對中國實體經濟的信心,借款人將資金大量投入股市所致。因此當前的股市存在“虛假繁榮”的可能性。

政府雖然當前也鼓勵大家投資股市,但並沒有忘記加上“長期”二字。單純的投機行為只會對中國的經濟造成更大的危害,大家請回想股神巴菲特提倡的所謂“價值投資”,對當前反常繁榮的股市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合理的判斷。